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(2022基金经理离职原因有哪些)

                 
文章简介:  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,2022基金经理离职原因有哪些  铁打的公募,流水的基金经理。今年以来,在多重因素作用下,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正迎来一轮小高潮。
  数据显示,截至7月15

  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,2022基金经理离职原因有哪些

  铁打的公募,流水的基金经理。今年以来,在多重因素作用下,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正迎来一轮小高潮。
  数据显示,截至7月15日,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158位,这一数据已经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的同期数据。在2016年至2021年同期,这一数字依次分别为82位、89位、92位、126位、148位、153位,有明显加速的趋势。
  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来,基金经理变更尤其频繁。仅在7月上半月,就有22位基金经理离职,差不多平均每天都有1.5位基金经理离任。
 
基金经理离职证券公司排名,2022基金经理离职创新高

  此外,众多知名基金经理的离开,也是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一大关注点。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,今年以来,已经有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、富国基金刘博、华安基金崔莹、易方达基金林森、博时基金葛晨、国泰基金旗下老将杨飞、中欧基金周应波等众多明星基金经理离任,且多将私募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站。比如董承非加盟睿郡资产,崔莹和林森均加盟上海勤辰等。
  基金经理离职原因有哪些
  一般来说,基金经理离职除了业绩实在太差、被动下课外,其他原因无外乎个人薪酬及发展空间考虑。从离职的基金经理来看,大多流向其他公募基金或中大型私募,还有少部分基金经理创立私募。
  对于家底厚实的头部公募来说,一两个基金经理离职或奔向私募,对基金公司影响不会太大,有时反而会成为其他战将上位的机会。如今年1月,华安基金在2022年伊始就痛失权益总监崔莹,但公司近几年在权益领域积累了一批人才,除崔莹之外,还涌现了饶晓鹏、李欣、蒋璆、陈媛、万建军、刘畅畅这些后起之秀。当初崔莹上位也是抓住上一轮牛市中,尚志民奔私后留下的机会。
  基金经理“公奔私”引起监管部门关注
  5月20日,监管层的静默期要求再次升级。证监会发布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》及其配套规则(简称《办法》),直指公募基金经理“公奔私”。
  《办法》规定,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,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。这意味着,基金经理“公奔私”需要有长达一年的静默期。
  业内人士表示,此项规定有利于促进行业人才队伍稳定。“一年的静默期,对离职人员会带来很多变数,基金经理在跳槽时会更加慎重。”北京某公募人士李成(化名)表示。

文章引用数据来源知名财经网站,如东方财富网,新浪财经等。声明:股票分析结果不是交易决策,只做参考!